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
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作为行业内备受关注的重点企业,清华同衡对规划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尤为重视。2023年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活动,特增设“学习·未来”论坛,邀请华中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的嘉宾,深入探讨如何将高校学科专业教育与社会企业需求有效衔接,校企联合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全力攻坚促就业等问题,将以更高的视角和更广的维度来解读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行业和我们的未来,共同探索面向新时代的规划人才培养。
2023-06-08 11:15规划学科的技术发展从来都是受具体社会问题的驱动,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不同历史时期的城乡空间与社会生活也正是因为恰如其分的技术创新才被认识、被改造、被实现。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演进,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升,城市空间高品质提升的要求、空间利益主体多元复杂的社会需求,使传统城市与传统规划面临新问题的挑战,也呼唤能够准确拟合新问题的技术方法的突破。社会与技术,当下与不远的未来,中国社会面临的究竟是哪些重大的真实城乡问题?大师们怎么看?技术与社会,面对这些真实问题,我们的规
2023-06-08 11:14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在生态文明理论的探索中,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生态资源调查评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生态补偿制度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
2023-06-08 11:13高质量发展时代,规划重点正在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满足全体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成为规划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我们希望城镇和乡村能够为全体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美好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文化、生活的全方位需求,成为“全龄人群”的宜居家园。为将这一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清华同衡不仅有理论方法的思考和宏观蓝图的谋划,也开展了大量实施层面的探索实践。本论坛将围绕“品质”、“生活”这两个关键词,结合不同类型的规划实践案例共同探讨分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规划策略和行
2023-06-08 11:13围绕“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这一目标和主题,立足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深化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人民城市”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统筹国家、区域、城市、社区,统筹战略、规划、建设、治理,统筹存量、增量、质量和流量,完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空间治理与城市发展道路。
2023-06-08 11:11彼时清华团队已经有了DIBO(设计-投资-建造-运营/Design-Investment-Building-Operation)思路引导城市更新工作的初步构想,在得到甲方的全力支持后,景德镇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思路的第一个实践地。
2023-06-08 11:10“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一个城市既有的使命,更是城市治理的根本之道。但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个特殊群体的声音——儿童的声音。我们生活的城市,不仅仅是成年人的城市,更是儿童的城市,因此,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更广泛的儿童参与。随着“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的推进,清华同衡生态城市研究所陪伴清河街道的绿色更新与社区发展,在社区、公园、企业等多个场域,通过参与式设计、花园共建、自然体验、博物科普等多种方式,引导儿童关注身边的自然与社区环境,并参与其中,一起为更美好的城市贡献力量。
2023-06-08 11:08“大家客厅”坐落于北京前门大栅栏施家胡同21号院,是由北京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 YIK 艺科展陈工作室、素朴工作室共同助力下于2018年共同合作的一个“设计+运营”品牌落地实践。
2023-06-08 11:07现代都市圈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子领域,是我国构建城镇化总体格局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文章在梳理都市圈概念内涵及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全系统协作的组织体系、利益协调与治理机制、发展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框架在内的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并通过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南宁都市圈的规划实践对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对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的可实施性和可复制推广性进行验证,以期为都市圈规划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06-08 11:05随着城镇化进入存量提质的下半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成为聚焦规划治理能效的核心议题之一;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经常出现因资源错配与权力失衡致使空间异化、品质不保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年完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共空间规划系列研究,反思和厘清空间品质中蕴含的价值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公共空间治理的基本价值导向,并归纳出兼具普适性与实验性的规划策略体系,以此探讨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产品、生活场所和人文载体的三重属性,重塑中国特色的公共空间生产模式。
2023-06-08 11:04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